服務熱線
15236755555
二月二
翹首盼春歸
龍一抬首
鴻運當頭
萬事當順
龍抬頭(農歷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根據民間傳說,此為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之日,意味著在此之后雨水會漸多;民間亦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
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期間,南方部分地區有祭社習俗,即慶祝土地公生日;北方則有吃豬頭肉、理發(剪“龍頭")的習俗。
在中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比藗優榱苏三埻?,到處找開花的金豆。
到次年農歷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云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后來,在人間也流傳著很多俗語。比如:一抬頭,豐收在望好兆頭;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三抬頭,煩惱霉運全溜走;四抬頭,成功事業攥你手;五抬頭,步步順達爭上游;六抬頭,幸福健康到永久!
說到這里,在民間還有一種“正月不能理發,理發會死舅舅”的說法,這種說法又是怎么來的呢?
據考證,民*二十四年版的《掖縣志》卷二《風俗》揭出了習俗的謎底:“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發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發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
清朝后漢人被強制剃發留辮,他們懷念前朝,心有不甘,會在正月的時候拒絕剃發以示紀念,有思念舊朝的意味。“死舅”就是“思舊”的諧音,經過人們誤傳就成了“死舅”。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好是理個發,哪怕是修修剪剪頭發也可以。所謂修修剪剪,不一定到理發店,自己在家修修剪剪也可以。比如可以給家人、嬰兒,剪掉一根頭發也就可以了。理發不在數量多少,即使是自己給自己剪掉一根頭發,也就吉祥如意了。
春意濃,萬物生
龍翹首,花正盛
在此
中科信達建工集團
愿您抬頭皆美好,所見皆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