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236755555
處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150°。
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
如”場秋雨一場涼”,
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
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
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盡管早晚已有些濃重的涼意。
處暑農事
中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
“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養生
01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干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此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02
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按摩肚臍,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后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按100次。如果寒氣積聚日久,病癥頑固,還可以取粗鹽( 腌咸菜用的) 0.5~ 1公斤,將鹽炒熱后裝入毛巾縫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臍上熱熨。